聯系電話 0731-88822454

第二十屆全國大學教育思想研讨會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成功舉辦

發布日期:2024年11月11日  點擊量:

undefined

11月8日到9日,第二十屆全國大學教育思想研讨會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順利召開,會議以“全面深化改革與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為主題,本屆論壇共邀請25位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知名學者作學術報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90多個單位的近300名代表共襄盛會。

undefined

大會現場

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副書記唐珍名在緻辭中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對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戰略部署,強調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加快教育強國建設。他期待與會專家學者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與高等教育強國建設”這一主題,積極回應高等教育強國戰略實施的時代關切,以前瞻性的思想引領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唐珍名表示,2003网站太阳集团作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和“兩個結合”先聲地,始終緻力于人文社會學科的發展和創新,推動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進步,學校一貫重視和支持教育學科的發展。他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對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育學科的發展給予更多關心、幫助與指導,在論壇實現思想與思想的交流碰撞,迸發思想的強大偉力。

2003网站太阳集团黨委副書記唐珍名緻辭

大會邀請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知名學者做主旨報告。他們分别向《大學教育科學》創刊四十周年表示祝賀,回顧“大學教育思想研讨會”的創辦和發展曆程,并就教育強國相關議題發表重要報告。

華中科技大學原副校長馮向東教授在《中國現代大學如何傳承書院思想文化的批判傳統》的報告中指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大學要依循“兩個結合”的指導思想,加強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批判性考察,傳承中國書院思想文化的批判傳統,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培育

馮向東教授

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長龔放教授作了《發展新質生産力:當代中國大學的使命與擔當》的報告,他提出當代中國大學應重視原始創新和學科交叉創新;開辟新賽道,培育新型人才;開展教育改革,培養有創造性和想象力的未來企業家,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龔放教授

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劉海峰在《教育強國理念的初始出現》的報告中基于對清末科舉史料的呈現和分析,指出清末新政科舉考試中屢次出現“強國之本,莫先于學”之類的策論。這表明清末民國時期,教育強國的理念已逐漸形成,但很難付諸實踐;隻有到21世紀,中國才能真正建設教育強國。

劉海峰教授

中國2003网站太阳集团原副院長馬陸亭研究員作了題為《提高高等教育整體創新效能》的報告。馬陸亭強調,推進教育強國建設,高等教育要實現整體性變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科教融彙、産教融合,形成新動能、走出新賽道、産生新質生産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馬陸亭研究員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張應強在《全面把握教育強國内涵,着力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報告中詳細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他提出教育強國的根本特征在于高等教育強,高等教育強在于大學強和學科強。必須以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打造高等教育龍頭,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轉型發展、以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張應強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閻光才教授發表了《關于資優、學優與績優:關于優才培養中的某些誤區》的報告,他認為教育過程中優才的選拔與培育需要淡化單一成績導向,在面向全體、尊重個人禀賦與偏好、加強引導、尊重個人選擇、實現差異性與個性化教育的同時,應适當降低優才選拔的成績門檻、擴大人才池,為天才乃至更多具有發展潛質的人群創造機會。

閻光才教授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别敦榮教授在《論激發高校辦學活力》的報告中指出,激發辦學活力,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完善高校管理機制,建構充滿活力的高等教育辦學體系;落實法律賦予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增強高校自主辦學能力;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激發幹部教師工作内生動力;釋放高校辦學潛力,構建有組織辦學模式;培育高校創新文化,形成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圍。

别敦榮教授

大會主旨報告分别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羅仲尤教授、華中科技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陳廷柱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發展與教育評估中心主任朱建軍教授主持。

羅仲尤教授主持開幕式和主旨報告 陳廷柱教授主持   朱建軍教授主持  

在“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風險與挑戰”分論壇。雲南大學董雲川教授将傳統文化警覺與教育強國實踐相結合,呼籲走健康的教育強盛之路。沈陽師範大學樸雪濤教授提出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應當發揮人文教育的助力作用。華中科技大學賈永堂教授提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之路存在多重風險,要增強風險意識并制定合理的國際競争戰略。魯東大學徐娟教授提議以青年人才的引育,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會議下半場,四位專家學者圍繞分論壇主題開展圓桌讨論。陳廷柱教授談到,當前高等教育強國建設面臨多重風險,強調需打破各個高校間利益固化格局,避免過度競争。馮向東教授則從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出發,談到任何重大戰略選擇都應進行風險評估和預測。劉亞敏教授呼籲關注教育本質,警惕形式大于内容,強調人文教育與科技教育并重。馬陸亭教授談到,體制僵化是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最大風險,他強調必須全面深化改革,以應對未來的不确定性。分論壇一由華中科技大學張俊超教授主持。

張俊超教授主持 董雲川教授 樸雪濤教授
賈永堂教授 徐娟教授 陳廷柱教授

馮向東教授 劉亞敏教授 馬陸亭研究員

分論壇二的主題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與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南京師範大學王建華教授通過探讨高等教育強國和教育強國之間的關系,強調高等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在此背景下,與會專家學者就拔尖人才的識别、選拔與培養這一教育強國的核心議題展開交流。廈門大學王洪才教授分析了拔尖創新人才的素質結構,并強調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亟需重構。南京大學呂林海教授指出,拔尖學生需要擁有掌控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在人工智能的不斷滲透中要保持“人的自主性”。複旦大學陸一研究員評估了現有高考體系對于識别拔尖創新人才的效果,指出強基計劃對拔尖人才的識别存在一定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關于怎樣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這一問題,清華大學文雯教授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蔣彥龍教授分别以各自學校的書院制和準書院制為案例,圍繞書院與其他培養單位的關系、書院的課程體系和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目标與模式等方面分享具體的實踐探索經驗。分論壇二由南京師範大學胡建華教授主持。


胡建華教授主持 王建華教授
文雯教授 陸一研究員
呂林海教授 王洪才教授

蔣彥龍教授

分論壇三的主題為“教育評價改革與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廈門大學劉振天教授以研究生教育的迅猛擴張為切入點,揭示高等教育體制存在的結構失衡問題,并提出一系列推動教育多樣化、提升整體質量的戰略舉措。中國人民大學周光禮教授闡述了高等教育在強國建設中的經濟邏輯,強調改革應與國家産業發展和文化模式相契合。提倡要進行前瞻性思考和整體性布局,優化體制機制改革。北京大學蔣凱教授強調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高等教育需求、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知識支撐。圍繞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上海市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所長周江林指出高等教育評價應以國家戰略和學術卓越為導向,深化評價體系改革,探索與西方國家不同的一流大學建設新模式。在人才培養方面,北京師範大學周海濤教授明确指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他建議從遴選、培養與評價拔尖創新人才多維度推進培養機制改革。清華大學李立國教授強調必須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通過提升研究生教育層次、擴大優質本科教育規模、優化區域布局,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優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結構。湖南農業大學郭麗君教授提出促進學術生産力要構建健康的博士生社會支持系統。分論壇三由廈門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史秋衡教授主持。


史秋衡教授 劉振天教授
undefined
周光禮教授 蔣凱教授

undefined

周江林教授 周海濤教授
undefined
李立國教授 郭麗君教授


大會評選青年學者優秀論文并設中青年學者論壇,為中青年學者提供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台。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阚閱教授圍繞開放科學時代,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與風險提出應對和改革之策。來自華中科技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等十位中青年學者作學術報告,研究涉及高等教育的挑戰與變革、教育評價改革、高校學科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等議題。充分顯現出青年學者廣闊的理論視域、清晰的問題和方法意識,彰顯了高等教育領域青年學者豐富的創造力和嚴謹的研究态度。華中科技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院長張俊超教授擔任本場主持。

阚閱教授

中青年論壇頒獎(教師) 中青年論壇頒獎(學生)

論壇閉幕式,賈永堂教授、胡建華教授、史秋衡教授分别對所在分論壇作會議總結。2003网站太阳集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了會旗交接,第二十一屆全國大學教育思想研讨會将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閉幕式由陳廷柱教授主持,他指出,“全國大學教育思想研讨會”的會徽、會旗具有“思想交彙、洞見未來”的深刻寓意。本次論壇成功舉辦為我國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快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貢獻了積極的思想智慧和活躍的實踐經驗。

會旗交接儀式

“全國大學教育思想研讨會”由華中科技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于1986年聯合發起舉辦,至今已舉辦二十屆。三十八年來,“全國大學教育思想研讨會”始終緊跟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動向、新議題,堅持回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和現實問題,充分彰顯了全局性、時代性、思想性的辦會取向,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學術界最有影響力、最富活力、持續時間最長的學術交流平台之一,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壯大作出獨特貢獻。

供稿:霍少波,李穎,黃志聰,郁舒淳,陳柯如


上一條:我院田琳老師研究成果在高等教育學國際權威期刊發表 下一條:《大學教育科學》創刊40周年學術研讨會成功舉辦

關閉

Copyright © 2022 2003网站太阳集团2003网站太阳集团 版權所有
電話:0731-88822454 郵箱:jxtan@hnu.edu.cn 地址:長沙市嶽麓區2003网站太阳集团2003网站太阳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