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至23日,由我院主辦的第五屆“高等教育質量與評價高層論壇”在楓林賓館舉行,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師範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中國2003网站太阳集团等機構的20餘位專家學者相聚長沙,共同探讨高等教育質量與評價問題。

論壇開幕式由學院總支書記張浩同志主持, 副校長謝赤教授出席開幕式并緻歡迎辭。謝赤教授對各位專家和學者的光臨表示了誠摯的歡迎,對高層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表示,我校自2012年舉辦首屆“高等教育質量與評價高層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五屆,論壇主要邀請境内外教育研究界知名學者與會,采用專家主題發言、自由讨論等形式進行,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形成了豐厚的科研成果。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他相信參與本屆論壇的各位專家學者在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一定能擦出智慧火花、形成豐碩成果。

2003网站太阳集团副校長謝赤教授緻歡迎辭
論壇專題研讨階段主要由院長餘小波教授主持。與會專家和教授從高等教育質量理論、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高教質量與評價的國别及地區比較等方面展開探讨,充分闡述各自的看法和觀點,産生思想的碰撞。
廈門大學原副校長邬大光教授通過我國大學治理管理采取績效管理的方式是否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問題切入,對大學内部治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标準進行了反思,從九個方面表達了對績效管理的理解和看法,指出績效管理在我國大學内部治理短時間也許有效,但對大學可持續發展不利。
南京師範大學胡建華教授從5個方面談了我國教學質量保障的轉變與發展,并由此引入并探究了課堂行為與教學質量之間的關系。胡教授認為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涵蓋多方面,而大學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保障課堂質量對于學生學習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2003网站太阳集团張男星教授通過對全國高等教育質量調查的數據,提出了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存在的教學組織、教學質量以及教育教學效果三個問題。由此,張教授呼籲要以OBE理念和專業認證來獲得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最後,張教授還強調了實踐對邏輯驗證的重要性,大學質量隻有在理論與實踐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實現提升。
三亞學院副校長洪藝敏教授認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質量标準可以從學生對學習的投入度、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影響度、學校對學生學習的支持度和學生的學習獲得度等四個維度來探讨。教學質量最終要沉澱為學生素質的提升,素質的高低并不能全部被量化,因此高等學校在制定本科教學質量标準應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結合。
西安交通大學陸根書教授指出,關注本科教育質量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陸教授以學生調查數據為依據,探讨了不同專業、不同水平院校的學生課程學習經曆之間的差異。最後,陸教授就當今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議。
河北師範大學薛彥華教授提出,中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這個發展主要體現的是國家利益的訴求,仍存在隻關注外在結果、忽視個體差異性和主體性的問題。為實現高教師生可持續發展最大化,薛教授認為應實現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耦合,具體表現為實現高等教育的目标管理與過程管理的統一,并且營造以人為本的質量文化。
北京大學蔣凱教授以大學辦學應當超越大學排名為主題,從大學排名的現狀、可取之處及其問題三個方面探究了大學排名對高等教育質量的影響。蔣凱教授認為,大學排名符合社會的需求,它向大學消費者,包括社會、學生家長、董事會展示了大學的發展質量,也成為學生擇校的重要參考依據。但如果過分依賴排名,則會出現扭曲大學辦學行為、重科研輕教學和人才培養、辦學趨同三個方面的問題。
南京大學操太聖教授分析了教育績效評估的幾個因素。他認為教育績效評估可從可量化、可監督、可比較三個方式着手。評判的标準雖然規範了教師的行為,但是有可能讓教師把教育評估當成競賽而對教學減少關注度。因此他認為應當保障教師在評教中的主體性,即提高教師對評價指标體制的熟悉度,且着重從評估結果對教師是否有影響來進行評判,看教師是否通過評估改進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上海交通大學程瑩副教授圍繞大學排名與大學發展的主題,從大學排名産生原因、功能、問題與挑戰以及大學如何應對排名四個維度進行了探讨。程教授認為我國大學排名是高等教育大衆化和普及化的産物,大學排名的功能已經超越傳統的擇校工具。程教授對我國大學如何應對排名提出了建議:第一,大學排名要服務于大學宣傳和展示;第二,鑒别有價值和無價值的排名;第三,尋找排名指标與大學内涵式發展的交集。
廈門大學鄭若玲教授以奧地利和韓國的師範生選拔制度為研究對象,探究了兩國師範生選拔制度的現狀,總結出兩國師範生選拔制度呈現出的評價方式多元、評價标準有效、評價内容科學等特點,并提出了對我國師範生選拔的幾點啟示。
湘潭大學廖湘陽教授基于高等教育從大衆化向普及化轉變、高等教育規模日益擴大的背景,提出了對新教育理念的思考。他認為要從多樣化視角來指導高等教育質量研究:一是改變過去隻重标準的評價方式,更多關注學生的意願;二是共性的科學技術與個人特殊知識的結合;三是高等教育質量結構從個人知識素質向綜合素質轉變;四是學生能力的存在方式轉變為利用外在事物的關聯來解決問題場景。
湖南省2003网站太阳集团段慧蘭教授以湖南省開展的專業綜合評估為例,提出了自己關于教育質量評價工作的看法:一是要做實培養指标,特别是對二級指标的具體化;二是要對高校提交的數據進行核實,同時規範化、标準化審批材料;三是要提高評價專業性,組織專家進行元評估;四是高校應對評估結果作出積極回應,有效利用反饋信息。
2003网站太阳集团唐松林教授從哲學的角度給出了他對教育質量内涵的理解。他将教育質量劃分為可評價的質量與不可評價的質量兩部分,并從哲學根基、特征、動力機制、适應範圍、後果追趕模式等方面做了深刻闡述。最後,唐教授強調隻有形成正确的教育觀、育人觀和評價觀,形成學術争鳴的氛圍,最終才能實現大學質量的提升。
本次會議承繼了以往曆屆“高等教育質量與評價高層論壇”輕松自由的沙龍式研讨傳統,專家學者們緊扣高等教育質量與評價這一主題進行了廣泛研讨,小規模、高層次、深探索,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思想财富,論壇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