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2:30,雲麓講壇131期在培訓小樓502舉行。本次講座邀請了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李政濤教授,作了關于“一座學術大廈如何建成?”的學術講座。陽榮威副院長主持了本次講座,姚利民老師及學院研究生參與了此次講座。
李教授以自身經曆開場,引出本次講座的話題:如何建成學術大廈?後通過介紹在德國洪堡大學訪學期間的所見所感,重點向我們分享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内容:所去目标;所在生活與工作之地;所做之事;所變之人。
首先,李教授談到做人要有目标感,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并結合自己到德國訪學的目标,重點強調了把握傳統和學術前沿的重要意義,并具體闡述了“傳統”的豐富内涵及尋找學術前沿的三個辦法:找期刊;找人物;找學術年會主題。其次,李教授以圖片形式向我們展示了德國訪學期間的生活工作之地,分享所見所感,并呼呼我們珍惜每一場學術活動,吸收文化能量。随後,李教授娓娓道來,一一向我們分享了在德國所做之事:學術資料的收集、學術經典的研讀、學術交往的推進、學術地圖的勾勒、學術著述的轉化。具體指出細讀、研讀、磨讀學術經典對思維訓練和學術成就的重要意義,同時強調學術交往必不可少。最後,李教授談到德國之行使自己看到了差距,明确了發展目标,強化了中國自覺和中國自信,以自身的深切體會告訴我們無法忍受寂寞就無法創造屬于自己的繁華,要耐得住寂寞,靜下心來做學問。
講座結束後,陽榮威副院長做了簡短的總結:李教授的講座内容富有哲理,學術大廈的建成同樣适用于人生大廈的構建,對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意義。最後,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


(供稿人 路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