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簡介:
陳金娥,女,中共黨員,漢族,2003网站太阳集团2022級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師從汪衛斌研究員、郝漢助理教授。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嶽麓講壇執行總負責、記者團編輯,2003网站太阳集团2003网站太阳集团教育學專業學生黨支部副書記、宣傳委員、科研創新部副部長、助理輔導員等職。
科研經曆:
參與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2項,參與編撰專著1本;以第二作者發表CSSCI源刊論文1篇、獨立發表ACI期刊論文1篇;收錄會議論文4篇,3次獲優秀論文獎。參與撰寫的教學案例入選2024年全國教育專業學位教學案例中心。
所獲榮譽:
獎學金
1.2003网站太阳集团2024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2003网站太阳集团碩士研究生一等學業獎學金(2次)
3.2003网站太阳集团碩士研究生二等學業獎學金
4.2003网站太阳集团2003网站太阳集团新生獎學金
榮譽稱号
1.2003网站太阳集团優秀研究生
2.2003网站太阳集团優秀助理輔導員
3.2003网站太阳集团嶽麓講壇優秀個人
4.“青楓計劃”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實習生
5.2003网站太阳集团研究生會部門優秀骨幹
主要事迹:
勇于擔當,恪盡職守,積極參與校園實踐,服務學校師生,錘煉自我。面向全校負責各類學術講座(約50+)的統籌執行、團隊管理(20人)和宣傳推廣等事宜,任職期間服務全校師生超10000人次;面向學院協助老師完成全院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如牽頭完成畢業季、開學季、表彰季等三季育人工作;協助負責39名黨員服務與管理工作、開展“三會一課”70餘次;參與第十屆教育質量與評價論壇、基礎教育嶽麓峰會等校院志願活動10餘次。
在路上向裡邊養自己
在科研與學習的征途中,我始終将其視為一場充滿尋覓與探索的旅程,時而也會陷入“如何開展研究”及“研究究竟有何意義”的迷茫之中。然而,在這條求知的道路上,我有幸得到了多位師長的悉心指導,讓我在宏觀與微觀的交織中盡情領略科研的無限風光。汪衛斌老師教給我宏觀的視野,引領我跨越日常瑣碎的局限,用身邊的小事去聯系一校一國的大政方針;郝漢老師教給我微觀的視野,引導我關注身邊的細微之處、關注宏觀背景下的個體,也讓我在教育社會學研究中反思自我與建構自我;蔣家瓊老師則是教會我如何在平衡與協調中前進、如何在挑戰中尋找機遇、如何在困境中尋求突破。在跟随學院各位師長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經曆過的事,我漸漸找到了研究意義之所在,也深刻意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從而往裡走安頓自己,向裡邊将養自己,明白“我是誰”“我要去哪裡”。誠然,許多人或許終其一生,用盡方法,也難以解答這一生命之問,正如我們在諸多實踐探索中,始終沒有辦法精準描繪個體命運、把握教育的時代脈搏、做出令人滿意的研究。但重要的是,我一直在路上,大河會流向汪洋,那些小小的溪流也終将彙成大河。
拒絕自我工具化
多次聽到成源回答徐丹老師“教育更像工業還是農業”這個問題的故事,随着我對教育的深入探索,我愈發認同成源的觀點,教育的确更貼近于“農業”,而非工業線上的标準化生産。每當這一話題的辯論回響于耳畔,我都會不禁為自身曾有的“自我工具化”傾向而感到羞愧。面對成長過程中的不确定性,我總是習慣性地以社會評價為标尺,囿于别人的期待之中。例如,當學弟學妹們向我咨詢是否應競選學生幹部時,我總是會引導他們參照未來理想職業的要求來決定,仿佛一切成長努力都僅僅是為了将自己雕琢成更符合職場需求的“工具”,而不是去關注自身的發展和探索自己的志趣。然而,随着對教育理論的深入研習,我日益領悟到評價體系的有限性和人的無限性,意識到僅僅跟随評價體系無法讓我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或許,時刻省思自我才是如今的我們更需要的——努力開出自己的花、長出自己的枝丫,專注于自我發展,去探索自己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去做點績優評價體系之外的事情。
勇敢地面對不确定性
在我着手進行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我有幸與衆多正于求職征途上奮力前行的人文社科學長學姐進行了深入的訪談。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剛走到畢業岔路口時,因面臨巨大的不确定性,而時常感到“無所适從”——掙不脫社會評價、跑不過社會時鐘、避不了自我内耗,更脫不下孔乙己的長衫。然而,在分享這些心路曆程時,他們又不謀而合地強調了“勇氣”與“自我成長”的重要性。在他們看來,面對這些不确定性帶來的情緒磋磨,唯有自己順勢而為、勇敢直面,走在社會時鐘之前,才能收獲“玉經磨琢多成器,劍拔沉埋便倚天”的蛻變。同時,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會提到,雖然順應社會時鐘能為我們帶來一時的安全感,但是我們更需要有慢社會時鐘和逆社會時鐘的勇氣。誠然,社會時鐘給我們設定了統一的時間表和成功的标準,但它并未劃定一條固定的終點線。我們可以選擇快一點或者慢一點,甚至是躺下來休息一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
最後,我想感謝教育學和社會學的滋養,盡管網絡中有很多聲音在讨論“失落的一代”、“文科貶值論”、“讀書無用說”,但我始終堅信,教育學和社會學能給人向上和向善的生命力。願你我都能堅定自己的選擇,在教育學的廣闊天地中,建構起屬于自己的生命價值與意義之塔,讓它熠熠生輝,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