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促進學院學術文化交流,發揮朋輩示範榜樣作用,12月3日晚,我院于線上開展了“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青春學術會講,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楊菲做分享。楊菲從“強學術能力”和“保良好心态”兩個方面展開分享。在“強學術能力”上,楊菲圍繞選題與寫作給出了建議:選題上,研究者要有意識地培養跨學科思維、廣泛閱讀資料文獻、站在“教育家”視角上思考,鼓勵同學們多看、多想、多做。寫作上,楊菲認為設計框架、編排邏輯、整理表述是核心,鼓勵同學們在定題、布局、措辭上下功夫,做到“準确簡練”定題目,“科學規範”定框架,“流暢清晰”定表達,使文章更具可讀性。


在“保良好心态”上,楊菲認為研究生的焦慮情緒十分常見,面對學術和生活中所出現的焦慮、拖延、缺乏方向和能力限制等問題,她認為“适當暫停、緩解焦慮、原諒拖延”不失為一種良好的舒緩方式。同時,給自身定下目标、積極尋求幫助展開合作、進行有效溝通更是不可或缺的成長途徑。
分享階段結束後,進入交流互動環節,同學們紛紛針對科研方法、閱讀文獻、時間管理、心态維持等方面向楊菲請教。在“如何提高論文水平”上,楊菲認為“先多看文獻積累,後多寫修改打磨”,要在過程中不斷磨砺撰寫論文的素養;圍繞“如何在研究方向上制定研究思路”,楊菲建議“先了解、後發問、再搜集、定框架、細完善”,提示同學們先從閱讀文獻入手,隻有在研讀充分的相關文獻後才能有更為清晰、系統的認識。在“如何精讀文章”方面,楊菲認為閱讀文獻不是通篇浏覽,要關注論文框架,了解作者的研究思路與行文脈絡。
此次青春學術會講活動氣氛活躍、反響熱烈,不少同學通過本次活動對科研方法與研習技巧都有了新的認識,紛紛表示将向榜樣看齊,加強學習、自我教育,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态投身科研學習中。
編審 | 柏靜、譚競雄
審核 | 徐丹
供稿 | 李亞洲 熊樂天
編輯 | 嚴晨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