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第十屆“教育質量與評價論壇”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成功主辦,二十餘位國内著名專家學者、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稱号獲得者集聚嶽麓,共同探讨教育質量與評價問題。本次論壇主題為“教育高質量發展與評價改革”,與會專家從教育質量與評價的整體現狀、價值追求、研究趨向、曆史沿革等角度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與交流,闡述各自的思想和看法,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2003网站太阳集团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羅仲尤教授主持論壇。

論壇現場
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劉海峰回顧我國“雙一流”高校建設的曆程,指出雙一流評價是高等教育界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雙一流”高校建設既要重視高校貢獻、辦學質量、标志性成果等評價指标,也不能忽略國際大學排行榜的評價作用。在運用國際大學排行榜時應從學科類别加以區分,既要看到理、工、農、醫等學科的客觀性,也要看到人文社科的藝術性、地區性和民族性。

劉海峰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曆史與文化研究院張斌賢教授指出教育評價實踐往往囿于用簡單事物去認識複雜事物,消解了大學教學中最根本的東西,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現今的評價指标體系愈發精細與量化,但許多東西是複雜的,是不可評和不可測的。因而需要對教育評價實踐效果積極與否進行進一步反思。

張斌賢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閻光才教授從教育評價的底層邏輯出發,指出我國教育評價制度往往由政府以資源和政績為指标自上而下實施,容易使人的行動在利益導向下被迫服從制度設計,從而形成一種集體無意識的評價習性和評價文化。要解決這一問題,需正本溯源,通過制度改革調整利益分配,克服現有的評價文化痼疾。

閻光才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周光禮教授通過講述三個案例,指出當前我國高校評價要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突出分類評價,一個好的大學分類應該是描述性的,不能是規範性的;二是突出學校内部的自我評價,高校是教育質量的責任主體,隻有激發高校的主動性,才能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改進;三是學科評價要突出對教師的評估,尤其是對學術帶頭人、教授、學者的同行評估。

周光禮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陳廷柱教授指出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不但要在“高”上下功夫,而且要在“遠”上下功夫;不僅要向上看到頂尖高校的前景,還要向下看其它學校的困境。高等教育評價要高質量發展,滿足辦學基本要求的同時,關鍵在于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内生動力。

陳廷柱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盧曉中教授指出高等教育質量發展要追求“強”與“新”。“強”意味着在教育強國的背景下,我們需要對教育質量有新的認識。“新”即“四新”,包括開創新領域和新賽道,塑造新動能和新優勢。總體而言,好的評價文化對應好的質量文化,應重視大學的評價自主權,避免弱化、外化、異化。

盧曉中教授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黨委書記劉振天教授指出評價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過度強調評價指标可能導緻工業化和短期化,與一流學科的真正目标背道而馳。為了确保一流學科建設、一流大學建設重回正軌,評價應該以立德樹人為出發點。如何在評價中落實立德樹人,他提出第一是立中國人;第二是面向全體人;第三是立全面的人;第四是立創新創業的人。

劉振天教授
教育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立國教授提出首先要明确高等教育“内涵式發展”與“高質量發展”的背景和區别。他認為高等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除了要關注排行榜、獲獎指标等現實标準外,更要克服原有評估體系片面重視學術供給的問題,學科評估應堅持目标導向和需求導向,從強調供給到強調貢獻,着眼于學科和人才培養對國家未來發展的需要。

李立國教授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蔣凱教授提到近些年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國内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十分突出。他從中美兩國高等教育高校數量、高校類型等數據資料對比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目前仍存在研究型大學數量少、高職院校基礎薄弱、公共高等教育經費占比低、高等教育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等亟待關注的質量問題。

蔣凱教授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阚閱教授認為期刊是知識生産和傳播的重要平台,同時也是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論文生産過程更加公平,同行評議的評審意見更加公開是未來期刊建設的發展方向。關于學科評估,他指出要以客觀的視角對高校進行考察,完全唯指标論是不可取的。

阚閱教授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王建華教授指出中國高校評價面臨評與不評、測與不測、用與不用的問題,從有限理性的視角來看是悲觀的,通過反思又是樂觀的。評價必須分清高校評價與中國高校評價,後者是限定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建立中國特色的評價體系需要運用獨特指标,注重轉變為真正有價值的評價模式。未來應追求中國式的高校評價,關注評價的價值導向,解決為何評價、為誰評價的問題,而不僅僅追求評什麼。

王建華教授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操太聖教授指出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過程中,應結合“破五唯”,從曆史新時期出發,重視評價價值。他從立德樹人、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綠色發展、人工智能的現代技術、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滿足學生個人需求、注重包容合作等精神、注重未來工作核心技能的培養等八個方面對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評價目标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展望。

操太聖教授
湖南師範大學2003网站太阳集团院長劉鐵芳教授從我國教育評價整體現狀出發,認為社會大衆對現存評價體系大多持習以為常的态度,忽略了評價的根本價值。他指出,目前我國教育評價體系存在的兩大問題是評價太多而休養生息太少、重視手段性評價而忽視目的性評價,呼籲高校評價應追求人的生命成長、對标大學的文化精神。

劉鐵芳教授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威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何評價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應給予重視并作深入探究。圍繞這一核心問題,他強調應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體系和功能,從教師隊伍建設、學生培養、課程體系構建等方面抓緊用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

楊威教授
論壇圍繞教育質量與評價這一主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讨與交流,為參會人員提供了一場異彩紛呈的學術盛宴,相信未來會在教育領域産生積極的學術影響,推動教育質量與評價的理論發展與實踐創新。